生存空间越小 思维越狭窄 雪峰
生存越艰难的人们,越应当追求天堂般的生活,但事实是,生存越艰难的人们越是在向地狱奔跑。 有话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我观察的结果是生存的空间与思维有关,生存的空间越小,思维越狭窄,想象力越贫乏,思维的狭窄和想象力的贫乏反过来又限制了人们生存的空间,恶性循环,导致人生走向越来越趋向地狱。 生活越贫苦的人们相互间的竞争和争斗越惨烈,内卷,实质上就是穷苦人们相互之间你死我活的残酷内斗,最终的结局都是惨败,没有赢家。 不是天堂不存在,而是人们不追求,生命禅院的第二家园生产和生活模式向人类展现出了一幅壮丽幸福的天堂般生活情景,二十年了,追求第二家园天堂般生活的人寥寥无几,人们宁愿花时间和精力及金钱在短期利益上,却舍不得把时间、精力、金钱用到长远利益上。 不谋天堂者,不足谋一生,没有对天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论是谁,哪怕是高官厚禄者,哪怕是学富五车者,哪怕是亿万富翁,都只是昙花一现的庸庸过客,都不是人生的赢家,不谋天堂的所谓成功人士与不谋天堂的穷困潦倒者之间只是胖子与瘦子的差异,在人生价值和意义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我们观察每一位处在社会低层为生存挣扎的人们,会发现,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生存的空间太狭小,首先,他们认识和交流的人有限,即便认识和交流的人构成了一个几十人上百人的微信群,其认知能力基本上都处在同一水平,无法打破思维惯性产生思维上的飞跃,明明已经错得离谱,但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们从未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始终处在烦恼、痛苦、焦虑、挣扎中,自己的认知怎么是对的呢?其次,社会低层人们生活的区域有限,他们走不出自己已经习惯和熟悉了的地域,老古人早就警示过,“树挪死,人挪活,”不断地变换生活的空间会引发人内在一系列的变化,思维会发散,会开放,会找到更多的活法和活路,长期固守一隅或一单一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不会变通,一旦有变化,就无所适从,就茫然无助。 生活不会一成不变,生活方式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但在所有的变化之中有一种生活是千古不变的,那就是天堂生活,一旦进入天堂生活,就永远告别了烦恼痛苦和焦虑忧愁,如果不进入天堂生活,不论怎么折腾、拼搏、努力、竞争,哪怕当了大官,哪怕成了富翁,你无法摆脱烦恼和恐惧。最近在中国有一种说法,说中国的中产阶级都赤贫了,都被房贷车贷和孩子教育压垮了,这就是变化,我想问,当你处在中产生活水平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追求天堂生活呢?如果处在中产水平时寻觅天堂成了禅院草不去买房买车甚至不结婚不成家,现在是不是处在另一番光景中? 我看着处在社会低层为吃穿住行生老病死发愁的人们,生发深深的怜悯和同情,同时生发无限的感慨和遗憾,他们掉进了生活的魔咒中,思维的固化将他们牢牢禁锢在绝望的牢笼中,眼看着他们一步步陷入地狱的泥淖,却无能为力,因为天助自助者,他们不寻求天堂,每天只是为生存奔波,怎能摆脱凡间程序的束缚呢? 2025-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