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
万行 2003年1月15日(十二月十三日)
一个学佛的人必须福慧双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人看起来确实很精明能干,但生活却穷困潦倒。有些人看上去傻呼呼的,嘴唇厚墩墩的,不太会讲话。但一做事就成功。这就是人家有福报。现在学佛的人,修行总是喜欢一个人躲起来修,这样长期下去功德福报怎么圆满呢?你们修行,随着层次的提高,对于“相学”、“命学”自然会通达。对因果会更深信。越来越会感受到因果的存在是真实不虚。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悟的是什么呢?既然六祖讲:“菩提本无树”,“自性本自圆满,本自清净”,我们还修什么呢?六祖他24岁拿到衣钵,为什么又躲到我们东华山(当时的灵鹫山)这一带,包括在我们这个三圣洞里修了15年,39岁才出去讲经说法,度化众生,这又是为什么呢?现在学佛的人都想脱离人群,都想离开人道,都想跑到佛道里面去。结果人生的许多乐趣他都没有经历过,一旦因缘成熟,又会回过头来,还要走这个过程。
都说学佛的人要“放下”。请问一下,你放下了什么?他又放下了什么?就像万行常说自己,我什么也不用放下!因为我从小出家,既无妻子、儿女,又无家产。放下个什么?所以当一个人喊“放下”,他得有这个东西,如果原本就没有这个东西,他又放下什么呢?
大家都喊极乐世界好,娑婆世界不好。我原来也这样喊。现在真正认识到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一样好,甚至比极乐世界更好,更完美。你想要学习哪种功课,娑婆世界都有。而极乐世界根本没有。实际上现在我满脑子里都是这半个月出去的所见所闻。为什么有些学佛的人都不要工作,不要家庭?如没有工作,没有家庭也就罢了。如果已经有了又为什么要放弃?反过来,你若真的让他放下,他又不是那么干脆,所以活得很累。一个人处在十字路口上,活得最累、最痛苦。就像有些出家人,当了和尚后又想还俗,但又没魄力还俗。别小瞧了“还俗”的魄力,需要的比出家还要大。出家后又还俗的,不论男女,没有一个不是弄得惨兮兮的。就像你们学佛的人不愿和世俗的人打交道,但是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去应酬。因此,对任何事情都不是全身心地投入,也就不可能完全得到它。有好多学佛的人学几年后,道心退去了,他觉得修行一事无成。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呢?谁又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就因为你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如果是全身心地投入,怎么会没成就?口口声声说要修道,实际上都未把修道当成主食,而是当成调味品。我不知道你们到这里每天有几个小时在用功?几个小时在干活?如果说每天有4个小时在用功,还有20个小时在干其它的事情,没有办道,那么凭这4个小时怎么能抵得过20个小时的力量呢?佛门里讲“用功办道,昼夜六时不能间断!”对于我们根本无法做到,但要想成就,必须真的要这样才行。就像一壶水,要烧开需要20 分钟,你如果烧了10分钟,达到60℃而熄火了。明天再烧,还是从0℃开始烧起。古人之所以夜不倒单地修炼,就是为了中间不停火,一鼓作气把这壶水烧开。
修行不只是盘腿打坐。其余的时间专心做事,同样是在修道。比如我们做饭时,心放在做饭上;砍柴时心放在砍柴上。那么做饭、砍柴也是在修道。但现在都做不到,都处在颠倒的状态里。打坐时想着外面的事情,做外面的事情又想着打坐。人永远是活在这种颠三倒四的状态之中。
我看到大家这么急切地要修行,都是一种扭曲的心态。如果真的给他找个地方,给他一个方法,一个护关伴侣,即法、财、侣、地具足了,他修上一段,自然又会懈怠。为什么凡夫是得不到的都认为是好的,渴望得到。一旦得到了,又觉得不好?
要善于把我们散乱的心让他集中起来。如果平时做事无法集中,想通过打坐集中则更难。因为当一个人的身体在忙忙碌碌做事的时候容易集中,当身体松弛下来以后更易散乱。静下来的时候妄念会更多。悟到这个道理的人会拼命做事,动中求静。真正能静中求静的人是要大根器的人才能做得到,要有相当的功夫才能静中生静,进而静中入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