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禅院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9|回复: 7

精彩故事连载《三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09: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蝴蝶和禅师

蝴蝶是一个开悟的民族。他们虽然生命短暂,
却能具足快乐,随处欢舞。
他们在游人中间翻飞,在百花丛中起舞,
在狮子的睫毛上小憩,在老虎的胡须上休息...
可是,这儿有一只年轻、漂亮的蝴蝶。
他是一位思想家,他正建设一个新的理论:
生命应该有目标!他的著作很多,
这些著作压得他失去了蝴蝶的快乐,
而蝴蝶家族的公民对著作是不感兴趣的,
因此这只蝴蝶又痛苦、又孤独。

   
他的妈妈看到他如此痛苦,停下来对他说:
你瞧,这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世界属于你,
这儿有那么多热烈的旋律在等待你,
我们蝴蝶民族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欢乐的民族!
孩子,我虽然爱你,我却不能陪同你追寻那该死的目标...

妈妈的话没说完,就飞走了。

他决定去拜访一位禅师。他飞到一个山谷中。
这里有一座古庙,古庙的大门破落,墙垣上长了树,
屋顶上长了草。古庙里住着一位多话禅师。
这位多话禅师平时默默无语,见了参学的人,
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他长着一对深邃的大眼,
当他看人的时候,别人会觉得那不是两只眼睛,那是两个很深很深的湖。   
蝴蝶飞进了院子,向禅师顶礼,
问道:“生命有目标吗?”
“生命没有目标!”禅师断然回答,
“生命本来是张开的,本来是清净、自由和快乐的。
如果生命有目标,生命就戴上了枷锁!你们蝴蝶是一个欢舞的家族,
如果谁的生命有了目标,谁就快乐不起来,甚至会失去生命!
谁有了目标谁就成了机器上的齿轮,谁就会失去自我。
在我们人类中,每个成年人都带着枷锁的生命。
可是,如果你说谁戴着枷锁,他会很不高兴的,因为,
他们是欢欢喜喜相互戴上枷锁,相互扭结在一起的!
你真幸福,你生活在开悟的蝴蝶家族中,你们的生命短暂,却活得无挂无碍。
你们能快乐地来到这个世界。你们没有家,却到处是家。
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你们天天欢舞,天天活在生命的高峰里...”
   
多话禅师越说越有劲,可是蝴蝶却没有听懂。
这时一只猫从外面跑来。看到蝴蝶,就猛地扑去。
蝴蝶从爪缝间躲过,忽地抖擞了一下,好像是抖掉了什么似的,
那只猫转身又向他扑来,他又一次的躲过...
这只血气方刚的猫用尽全身解数,在扑捉这只蝴蝶,可是柔弱的蝴蝶,
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尔前进,忽尔后退,
非常快捷而优美地翻飞躲闪着,有时大幅度的回旋,
有时急转猛退,战了不知多少回合,终于使这只猫失望地退出攻战。
   
蝴蝶停在禅师对面的茶几上,他一点不累!全身都充满着神奇的力量。
“你在追求生命的目标,你是一位思想家!”禅师说:
“我问你,在你同猫进行攻守战的时候,你使用的是你的思想吗?”
“我没有使用思想,我什么也没有使用。”蝴蝶说。
禅师举眼望着他,说道:
“那么,使你能够战胜猫的就是‘什么也没有使用’了!”
这只失迷的蝴蝶忽然明白了!他的眉头正在放光,一股灵光正充满着他...
就在这一刻他回到了源头,回到了内在的家。

他流着泪向禅师顶礼,告别...



《二》叶子的启示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
“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
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
如今,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
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千万收留我!”

  
释济大师静静听他说完,微然一笑说:“施主何必心急,
同老衲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
释济带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
顺手从地上捡一枚菩提叶,又吩咐一个小和尚说:“去取一桶一瓢来。”

小和尚很快就提来了一个木桶一个葫芦瓢交给了释济大师。
大师手拈树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
就像我手中的这一净叶。”说着将那一枚叶子丢进桶中,
又指着那桶说:“可如今施主惨遭诽谤、诋毁深陷尘世苦井,
是否就如这枚净叶深陷桶底呢?”年轻人叹口气,
点点头说:“我就是桶底的这枚树叶呀。”

  
释济大师将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岩石上,弯腰从溪里舀起一瓢水说:
“这是对施主的一句诽谤,企图是打沉你。”
说着就哗地一声将那瓢水兜头浇在桶中的树叶上,
树叶激烈地在桶中荡了又荡,便静静漂在了水面上。
释济大师又弯腰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庸人对你的一句恶语诽谤,
企图还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请看这又会怎样呢?”
说着又哗地倒下一瓢水兜头浇在桶中的树叶上,但树叶晃了晃,
还是漂在了桶中的水面上。

年轻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着的那枚树叶,说:
“树叶秋毫无损,只是桶里的水深了,而树叶随水位离桶口越来越近了。”

释济大师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又舀起一瓢瓢的水浇到树叶上,说:
“流言是无法击沉一枚净叶的,净叶抖掉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语、
一句诽谤净叶不仅未沉入水底,反而随着诽谤和蜚语的增多而渐渐漂升,
一步一步远离了桶底了。”释济大师边说边往桶中倒水,
桶里的水不知不觉就满了,那枚菩提树叶也终于浮到了桶面上,
翠绿的叶子,像一叶小舟,在水面上轻轻地荡漾着、晃动着。

释济大师望着树叶感叹说:“再有一些蜚语和诽谤就更妙了。”
年轻人听了,不解地望着释济大师说:“大师为何如此说呢?”
释济笑了笑又舀起两瓢水哗哗浇到桶中的树叶上,桶水四溢,
把那片树叶也溢了出来,漂到桶下的溪流里,
然后就随着溪水悠悠地漂走了。释济大师说:
“太多的流言蜚语终于帮这枚净叶跳出了陷阱,
并让这枚树叶漂向远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拥有更广阔的世界了。”

年轻人蓦然明白了,高兴地对释济大师说:“大师,我明白了,
一枚净叶是永远不会沉入水底的。流言蜚语、诽谤和诋毁,
只能把纯净的心灵淘洗得更加纯净。”释济大师欣慰地笑了。

净叶不沉,纯净的心灵又有什么能把它击沉呢?
即使把它埋入污泥深掩的塘底,它也会绽出一朵更美更洁的莲花。



《三》简单的生活最唯美



我们的生活总是在继续,总在想:如果明天我有钱,我就可以……
但是如果你现在赚钱少不快乐,就算你有再多的钱,保证你也不会快乐。
人生到底哪一刻最重要呢?此时此刻。
其实生活很简单。
你对未来不用期待太多,期待太多,挫折感会很深。
不如看看你现在做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很自在,
吸收到很多的东西,那个时候你才会觉得人生真的很充实。

  
在语言学上,人们往往用“昨天”“今天”“明天”来作为对时间的划分。
“昨天”代表过去,“今天”是现在,“明天”则代表将来。
人们往往在缅怀“昨天”的同时,却担忧着自己的“明天”,
而对美好的“今天”熟视无睹,一点儿也不知道珍惜。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
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他经常不断地问自己,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他对全世界的哲学家宣布,凡是能圆满地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
将分享他的财富。哲学家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赶来了,
但他们的答案却没有一个能让国王满意。
这时有人告诉国王说,在很远的山里住着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
也许老人能帮他找到答案。

  
国王到达那个智慧老人居住的山脚下时,
他特意装扮成了一个农民。
他来到智慧老人住的简陋的小屋前,发现老人盘腿坐在地上,正在挖着什么。
“听说你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能回答所有问题,”国王说,
“你能告诉我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何时是最重要的时刻吗?”
“帮我挖点土豆,”老人说,
“把它们拿到河边洗干净。我烧些水,你可以和我一起喝一点汤。”
国王以为这是对他的考验,就照他说的做了。
他和老人一起待了几天,希望他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但老人却没有回答。
最后,国王对自己和这个人一起浪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非常气愤。
他拿出自己的国王玉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宣布老人是个骗子。
老人说:“我们第一天相遇时,我就回答了你的问题,但你没明白我的答案。”
“你的意思是什么呢?”国王问。
“你来的时候我向你表示欢迎,让你住在我家里。”老人接着说,
“要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待在一起的人,因为正是他和你分享并体验着生活啊。”

  
过去事已过去,未来事还未到,现在事如把握,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如果我们一直追着过去事,念着未来事,永远无法切合实际地活在当下。
活在昨天,那是一种虚幻的生活。活在明天,只会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我们为何不活在今天?
当你担心会失去明天的朝霞时,
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今天的阳光呢?




《四》贪 和 爱



在南印度,有位富翁,
他虽然名义上在学道,但仍为俗习所缠缚。
本来,学道人的生活,应该简单朴素。比方说,
吃饭只求能饱,穿衣只求暖身就够了。
而这位学道的人,饮食起居却尽量讲求享受,譬如说,
用汤水洗浴啦,用酥油摩身啦等等,与不学道的人了无区别。
因为他自身为这些贪爱所束缚,所以修行多年,
别人都觉悟证果了,他还是依然故我。

  
后来,他自己警觉到落在别人之后,
即发惭愧心,决定往后要精进用功。
于是来到摩揭罗国孔雀城东,有五里许的一所山寺中,
礼拜当代有名的高僧优波笈多尊者为师,跟随他学习。
既见尊者,就请求开示说法。
优波笈多尊者知道他身受贪爱束缚,对他说:
“如果真的你能接受我的教示,我就可以指点你学道的方法。”
“尊者慈悲,弟子愿受教示。”

  
优波笈多尊者带他到一座山上来,运用神通法力,
化一棵很高的大树,教那学道的人上树,在树下又化一个深广无比的大坑。
先要他放下两脚,再要他放下一只手,
最后,又要他放开仅有的一只扳着树枝的手。
学道者就提出异议说道:
“若再放开一只手,便要堕坑而死了。”
优波笈多尊者听后,很不高兴,怒斥道:
“已经与你约定,一切要受我的教示,怎么你现在不听?”
这时学道者想到此行的目的,随即把眼一闭,
不顾一切地把手放开,准备堕下去。
正当他这贪爱之念去除的一刹那间,树与坑都不见了。
从此,他知道色身的幻化无常,虚妄不实,
不再执着,能够放下一切。
优波笈多尊者这才为他说法开示,
他也精进地加倍用功,很快地就证得罗汉果。


不能忘我,就不能除贪爱,
贪爱不除,修道的魔障就会多起来的。



《五》种松老人



唐朝时,有一个人,很想出家修行,于是就跟太太商量说:“我今年已三十岁了,想入山去修行好吗?”太太阻止他说:“现在事业未成,等几年再去也不迟!”听了太太的话,此事就按下不提。到了四十岁,他又再跟太太提起入山修行的事,太太也再向他说:“你看!我们的儿女还小,等我们的儿女长大成人,再去也不迟啊!”这次又听了太太的话,也没去成。一转眼,五十岁到了,他又再一次跟太太商量,太太仍旧告诉他说:“再宽待几年,等儿女成家立业后再去吧!”所以此次也没去成。谁知五十五岁那年太太去世,连一对儿女也相继死了,家中一切缺人照管,到了六十岁也无心再去修行了。


  一直到了七十岁,自己才来寺中,要求持斋受戒,四祖道信禅师即对他说:“已老到这个地步了才想要来寺中修行,你能做些什么事呢?如果你有办法的话,再转一个身体来,我等你!”就随便分配给他一个工作,到寺前寺后种松去。


  这位种松的老人,越想越气,三十、四十岁时不能来修行,七十老翁如何修得动,当晚他入定中观察,妻子早已转世投胎,而且已十五岁了。于是他心意已定,辞别了四祖下山去。一天,来到一条溪边,遇到他的前世妻子正在挑水,随即往前做揖道:“老纳因赶路忘了路程,现在已近黄昏,怕再也赶不到前面一个村子,可否暂借府上一宿?”他的前世妻子看他老态毕露,又是一个修行人,实在可怜,就答应带他回家问问父母的意见,结果得许一宿。不料,第二天一早,这位老修行人竟被发现已经过世了。而他的神识竟然不散。凝聚在他家门前的一颗梅子上。


  有一天,他的前世妻子,发现门前梅树上,竟有一颗梅子长得特别熟黄,顺手摘下吃了,说也奇怪,从此竟有身孕,父母责怪她败坏门风,一怒之下把她赶出家门。但她自我反省,并无做出什么不轨的事情,一度想自杀以明志,又心有不甘,想将胎儿生下来看个究竟,到底是什么怪物?分娩期到,安然产下一名男婴,一怒之下,丢入河水,没想到河水竟回漩飘流回来,连试数次,依然如故。心想:“此儿水溺不死,莫非以后有大宝贵,不妨暂带身边抚养长大再说吧!母子二人即以行乞度日,每日儿子手指往西,即往西行乞,必得大丰盛:若不依儿子所指的方向,当天就会挨饿,屡试不爽。


  一天,母子行乞经过一间寺庙,母亲将小孩放在寺中玩耍,忽在寺中正殿撒起尿来,适巧四祖道信禅师来到正殿,看到了这一幕,就问说:“这是谁家的小孩,放在这随地撒尿,这是佛堂所在,不得无礼!”童子随即回答说:“到处都有佛,请您告诉我哪里没有佛,我就到哪去尿尿!”四祖一听,这小孩答话颇带有禅宗机锋,但不在意。便问:“小孩子,你姓什么?”童子答道:“我无姓(性)”四祖又问:“那你来这做什么?”童子说:“我要来这里修行成佛啊!”四祖笑着说:“小孩子!你年纪这么小,哪知道什么修行成佛的事儿?回去!回去!”童子反驳说,“七十修行嫌我老,三岁修行嫌我早。”四祖顿然忆起往事,知是种松老人换个身子又回来了。即告诉小孩的母亲说:“你的小孩前世与我有一段佛缘,就留在寺中,我会帮你抚养长大。”这对一个乞妇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儿,故连忙拜谢而去。四祖给童子取法名口小“弘忍”,后来修行证果,得传衣钵,即为禅宗五祖,建立东山道场,大弘禅宗门风。又达摩祖师来中土,均以《楞伽经》为印证所依的经典,五祖改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传心法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所以成为家喻尸晓的大乘经典,五祖功不可没。评注:


  古德常告诉我们,若有人发心要出冢修行,应予以赞叹,不要横加阻扰,否则罪过不小。因出家修行,持戒护法,进而说法度生,功德无量。但在佛戒中,未成年人要出家需得父母同意;已婚的人,同样需得到配偶的应允,才算合法理。问题是:父母对儿女,或夫妻之间,常因“情”的牵绊,割合不得;或因对人生认知与体会上的差距,而造成一种难以解决的障碍,甚至变成盲目地反对佛教的出家制度,或是对佛教僧团的敌视,这些都是由于我们自己坚固的“我执”所引起。因为在我们未证果,得神通自在以前,实在难以究竟了知一切“因缘果报”事,此时,若随便妄加断言,可说是不智之极。
楼主热帖
发表于 2010-10-8 11: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智慧的美文{:em01:}
发表于 2010-10-8 1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美文
发表于 2010-10-8 15: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有个目标,就是要做上帝爷爷的乖宝宝~{:em04:}
发表于 2010-10-8 16: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污泥而不染!
发表于 2010-10-9 20: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污泥而不染!{:8_433:}
发表于 2010-10-10 07: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8_439:}
谢谢!{:em01:}
发表于 2010-10-10 09: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智美文!{:em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生命禅院

GMT+8, 2024-6-12 02:24 , Processed in 0.08684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