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11-13 20:44:49

陈抟的故事

陈抟自五代至宋初一直是在华山修道,因他负经纶之才,又多次奉当时帝王之诏问,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稗史小说也有不少记载。兹从记载中摘出几则有关陈抟的诗歌传说,以见其故事之一斑。
  关于陈抟睡觉的传说,《山堂肆考》说他大睡三十六载,小睡一十八春。
  “陈抟大睡觉”是句民间流传颇广的俗话,《坚瓠集续》中有个故事:说他在华山云台观修道,每日总闭门独睡,一睡就是累月不起。周世宗听说他很有学问,又能睡觉,一时好奇,想看个究竟,就派人把陈抟召到他的禁中,锁在一间房子里。锁了一月多,开门看时,陈抟依然在酣睡。周世宗知他是个有道之士,召见他谈话,他对周世宗作歌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日西坠”。
  陈希夷隐居华山下,有一年春日,在水边石上闲游玩,偶然卜得一个“遇需上爻”的卦。便对他的弟子贾得升说:当有三位不速之客来此。少顷,果然见壶公、赤松子、吕洞宾相继到来。土地神赶忙捧出一盘果,一壶酒献上。他们四个饮酌到半酣之际便各自赋诗一首助兴。陈抟诗曰:“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曾垂玉勒金阙,闲踏青山碧苔;洞中睡来几载,流霞独饮千杯,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去来。”壶公诗曰:“壶中自有楼台,四季鲜花竟开,闲时则饮琼液,醉后或卧青苔;逍遥非关利名,落魄不染尘埃,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去来。”赤松子诗曰:“乍离南山竹斋,因过归隐天台,洞中美酒才熟,路上鲜花半开;我骨非是凡骨,君才亦是仙才,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归来。”吕洞宾诗曰:“落魂直至此来,曾经几度花开,闷便着钱沽酒,恣意千杯万杯;闲游二十八天,醉上茅君醮台,逢人莫说人事,笑指白云去来。”四人咏罢相视而笑,遂各散去。(此故事见于《筮述》)
  宋时华州掾张刺达从太守来华山拜谒陈希夷先生。宾主叙坐后,又设一座位于上首,如有所等候似的。这位太守大人,也不知陈抟设此虚位等谁。心想,我是此地太守,谁还能坐在我的上首?心中就有些不乐之意。等了一阵,来了个兰袍葛巾道人,态度颇端肃。陈抟拱揖让坐。这来的道人竞毫不客气的坐在上位座上。太守见这位道人虽则神气闲雅,却是傲无逊容,心中更加不悦,很怪这位道人无礼。然而陈抟却对这位道人甚恭。陈抟向这位道人请道:先生袖中何物?幸以相贶?道人从袖中摸出枣子三枚,其颜色各不一样,一白一红一青。白者授与陈抟,红者道人自食,青者授与太守。太守越加心中不高兴,就随手给了张刺达。张刺达就把它吃了。这道人去后,太守问陈抟:适才来这位道人是谁?陈抟说:此即纯阳真人也。太守悔恨不及,已无可奈何。张刺达自此亦得道成仙,往往游于人间,每显异迹。 (此故事见于《异林》)
  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年问诏陈抟赴阙。太宗自作《诏华山处士陈抟》诗云: “华岳多闻说,知君是姓陈,云间三岛客,物外一闲人;丹鼎为活计,青山作近邻,朕思亲欲往,社稷去无因”。宋太宗还有一首《赠陈抟》诗:
  “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陈抟见到这些诏书,烦恼非常,但又不得不作婉词谢诏。宋太宗派业的使臣葛守忠有《答陈传》诗云:“华岳三峰客,幽居不计年,烟霞为活计,云水作家缘;种药茅亭畔,栽松涧壑边,暂离仙洞去,可应帝王选”。宋太宗这个人说来也怪,人家不愿去做他的官,他偏要死皮赖脸地叫人家去。他又作了一首《复召陈传》诗:“三度宣卿不赴朝,关河千里莫辞劳,凿山选玉终须得,点铁成金未是烧;紫袍绰绰宜披体,金印累累可挂腰,朕赖先生相辅佐,何忧万姓辍歌谣”。陈抟见这些以势欺人,金印作饵的语句,真要作呕,说什么也不去赴召,作了一首《答使者辞不赴诏》:“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乐静缘,山色满庭供画幛,松声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后来他藏到南峰一处崖壁洞里,这洞就是现在的“避诏崖”。可是他这么以来,受命的使臣却受不了啦,陈抟不下山,他们便无法在太宗交差。在使臣们的哀哀恳求下,陈抟想:如果坚持不下去,那宋王挑着那“凿山选玉”的旗子来就不好办了,只得勉强走一遭。于是写了一首《赴召答葛守忠》的诗:“鹤氅翩翩即散仙,蒲轮争忍利名牵,留连华岳伤心别,回顾云台望眼穿;涉世风波真险恶,忘机鸥鸟自悠然,三峰才欲和衣倒,又被天书下日边”。陈抟到了汴京,太宗待之甚厚,太宗与陈抟谈话,觉得陈抟的话很可听,即遣太监将陈抟送至中书省。宰相宋琪等从容问道: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陈抟说:“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法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于世何益?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同心协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诏赐陈抟号“希夷先生”。陈抟留京数月作《辞朝归华山》诗云:“十年踪迹蹈红尘,为忆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宋太宗虽非常厚待陈抟,怎奈陈抟留恋华山,不肯在朝,太宗只好放他还山。不过宋太宗由于陈抟的赴诏,已达到他“凿山选玉”礼贤下士的美誉,再以礼送陈抟归山,更显他礼贤的宽宏大量,钓誉已遂,也就乐于成人之美了。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11-13 20:50:47

一马定华山是宋代以后妇孺皆知的陈抟巧弈赵匡胤的故事,这段脍炙人口的仙话,伴随这座名山一直流传下来。
  西岳华山奇峰高耸,山势险要,山上有座供奉西岳大帝的古庙,不远处有一个仙洞,称之为“希夷洞”,洞中住着一位修道的仙翁,名叫陈抟,道号“希夷先生”,人们常称为‘陈抟老祖'。
  这一天,一位小道童奉陈抟老祖之命来到山下,见一红脸大汉昏迷不醒,道童用丹药救醒他后,引他来见老祖。而这红脸大汉正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与道童不一会来到希夷洞前,见那洞前松柏参天,密密麻麻的枝叶遮蔽日光,甚为优美。一座白石台摆靠柏树旁,陈抟老祖与一位道人对面而坐,用三十二个白玉石棋子论输赢,近看,开局不久。
  匡胤的象棋曾压倒汴梁城,此时,他不由自主也入了迷,静悄悄立于黑棋的身后观看。匡胤那晓得其中奥秘,只见执白棋者将车放在黑马嘴边,诱惑黑棋来吃,以便舍车捉将,准备大获全胜。正待黑棋上当,“吃车走不得!”匡胤在身后不知不觉暗打出口,一执白棋者将匡胤用眼扫了一下,没有言辞,只顾走棋。执黑棋者静观思谋,好象听了对方的话改变了主意,同时发现了白棋的破绽,也不行马,另出一计“围魏救赵”之策。不出几个回合,反赢了白棋;输家给对方两锭金子,开口道:“多嘴。瞅不见上面的‘观棋不语真君子,看着多言是小人'吗?”很快摆布再战,兵卒暗调,行不多时,只见使白棋的老者用炮轰卒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匡胤想方设法欲使白棋夺回一局,暗示“发炮不能擒将,反倒自家空虚。”执白棋者炮口急转,挡住马腿,化解了双马**的败局。有道是“设局激性那知计,圈套引诱匡胤来”。
  执黑棋者看了看匡胤,甚觉火候已到,以激将法言道:“红面君子,您在这场所,也太没有棋规,要你不要多嘴,你偏要多嘴。既是这等名手,敢与我下上三盘,才能称得上顶天立地的汉子”。听了这般言语,自然激起赵匡胤的傲性!“我与你下上三盘,看你再小视于我,”匡胤傲慢地说道。
  “好,痛快!”白棋老者火上加油,说应该有个要约:“不知是赌金子,还是赌银子,先要讲好。”经过一番的讨价,决定每盘彩银五十两,不准赖账。匡胤在白棋老者的位置就座,白棋老者于旁监局作证。赵匡胤执白棋先行,只见得:
  起手保主先上士,老祖移炮想出车。白棋备用当头炮,黑棋上马把卒保。匡胤使出转脚马,老祖驱车便来追。调炮过来防飞象,白棋吃马掉了车。演成梅花十八变,非常奥妙无人知。棋逢对手难藏巧,中炮卒攻屏风马。老祖弃车一声雷,匡胤失利首局中。劝告英雄早预防,红尘世界似棋忙。
  赵匡胤首局先行失利,心中甚为不服,想夺回所失银两,言道:“第二局赌一百两,如何?”老祖笑嘻嘻地说:“一百两,好就依君之言”。二人又把棋子摆好,这盘该老祖执黑先行,所下精彩之处,妙着迭出。只见得:
  道人谲戏降真龙,仙人指路在河头。匡胤那知有玄机,两肋出车抢占先。阴阳太极连环马,白棋摆炮便相研。雾琐层岚棋突变,二士喜笑入桃园。撵车居中卒攻将,二仙传道赢两盘。
  赵匡胤在汴梁城号称魁首,今到关西连败两局,输掉财帛事小,反被人街头取笑;为了翻本,狠心一博。对老者道:“这盘相赌,将前两局一百五十两合并,我若赢了一同退掉;若您赢了,我照数还您如何?”陈抟笑着说:“三百两彩银也不少,只怕拿不出来,那是脸面着羞”。匡胤听了这等话,为了反本,只得忍着气。
  第三盘本该赢者先行,老祖却有意让给对方,匡胤心中欢喜,起步就想在棋势上压倒对方,使出咄咄逼人的凶悍招势,陈抟是攻守兼备,用柔克刚;激烈之间,宛如战马奔嘶叫,有似惊涛骇浪,一浪胜似一浪。陈抟乘风破浪,连出妙手,至残局巧妙地运用“千里单骑马巧胜炮马卒士象全”,传于后世。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11-13 20:51:32

匡胤这盘又被老者赢去,身边无有财帛,好不懊悔,寻思片刻说道:“老人家,刚才这盘本该我赢,错失一着,不算,若赌银子,重来。”老者变了脸说:“荒唐,想出哄骗孩童之语,什么事皆应光明磊落,况且这只不过是棋乎?愿赌服输,君子无更;既然输了,让我们将三百两彩银救济他人,说那无行之语,自己蒙羞不说,反被人家笑谈。”匡胤实无贵重物品,赖也不成,走也不成,“我全身上下不值三百两,咋办?”老者说:“别说衣服,五爪龙袍也不稀罕;实在没有家产的话,或指一条路,或指一座山,立一张卖契就作罢。”匡胤见老者原来是个痴人,待我混他一混,匡胤随意拿起一块石片,就在峻峭岩石上划道:
  “东京赵匡胤,因无钱使用,愿将这华山一座,言定价银三百,卖与陈姓之业,永无租税,恐后无凭,亲笔卖契于石山为证。”
  匡胤这一划,山神土地见真龙天子卖掉了华山,这可是万古千秋之事,谁个不依,忙将白印字变黑。匡胤也甚感惊疑。
  匡胤知陈抟老祖道行高深,临别时执意行弟子礼,陈抟多次拒之,后被诚意感而应允,并将身边多年的‘蟠龙棍'与棍法传于匡胤,后自有用处。匡胤感激不尽,说:“仙翁,相理推尊,弟子敢恳一观,今后前程吉凶何如,则不才幸甚”。陈抟早已知,递一封函帖于他,与另一老者化清风而去,匡胤捧起函帖细看:“陈抟书奉赵公子足下:适因清闲无事,特邀西岳华山仙翁遣兴下棋,……陈桥始基,才得天下兴隆;烛影摇红,便是火龙升运”。匡胤反复思阅,解意前半。其实,函帖已预言了自安史之乱200年后的一大治。后果真如此,陈桥兵变,江山一统。匡胤不失前言,免收华山数十里的地税钱粮。
  到了真宗时代,皇帝多次遣中使宣召,欲降以爵禄,陈抟称疾不应,真宗皇帝认为不给赏脸,怒曰:“江山尽属皇朝管,不许荒山老道眠。”陈抟哈哈大笑,叫中使带去话:“江山愿属皇朝管,卖与荒山老道眠。”陈抟引中使观看了太祖匡胤的卖山契约,中使转告真宗,皇帝只好依此,再也没有惊扰他。陈抟睡千年少人间及,而一马定华山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

尚圣 发表于 2013-11-13 21:52:07

谢谢云水分享仙道故事。

尚圣 发表于 2013-11-13 21:52:49

谢谢云水分享仙道故事。

天际 发表于 2013-11-14 09:02:01

谢谢云水分享陈抟故事。{:8_421:}

阡陌 发表于 2013-11-14 12:18:27

神仙故事真好看。{:8_421:}{:8_395:}

同源 发表于 2013-11-14 13:38:48

神仙故事真奇妙!{:8_38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