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德 发表于 2013-10-21 16:51:16

仙道故事联播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他的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艺术上极见功力,风格上独成一家。他长于各种诗体,善写多种体裁。他和李欣、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边塞诗中的杰作多为七言古诗,而田园诗中的精品多为五言律诗。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所以又被称为“诗佛”。王维广为流传的佳作有许多是五绝:短短二十个字,说出了千百年来人们总也说不尽的思绪、情怀和哲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鹿柴》、《竹里馆》、《山中》、《相思》以及《杂诗(其二)》等等。他精于绘画,善写破墨山水及松石,亦擅人物、肖像、丛竹等。其笔力雄壮,率先使用皴法和渲晕的技巧,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被后人推为“南宗”之祖,又被尊为文人画之第一人。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早年丧父,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居士,这对他后来一生吃斋修佛影响极大。他生活中的坎坷则从另一面对他看淡人生、坚定佛心起到了促進作用:他21岁时举進士,作大乐丞,因戏子们跳黄狮子舞获罪而牵连到他,把他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安史之乱时他被安禄山拘囚,被迫接受伪职,乱平之后又因此下狱;一年后肃宗无罪释放他,此后几年中一路迁升到尚书右丞的大官,不过那时已在暮年,早已看淡红尘了。

他一生中有许多时候是在隐居中度过的。他在十八岁前就曾隐居。公元729年隐居淇上,后移到嵩山隐居,并且是解官归隐,直到公元734年,官授右拾遗;公元741-745年,他又隐居于终南山;到公元748年,他买下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便一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直到公元756年为安禄山所拘。根据他的诗,他在四十岁左右就已经有修道心了。在晚年时他主要住在城里,家中经常养着十几个僧人,交流修佛心得;退朝回来就焚香独坐,潜心修禅。

隐居中他经常登山拜寺、求道问禅,对隐居山林十分想往。有时沿着羊肠险道,曲折盘旋地向上攀登,奇峰指天、头上怪石摇摇欲坠;瀑布鸣泉吼声如雷、喷涌而出;与山中禅师同行会碰到捡栗子的猴子,回家时与松间筑巢的仙鹤打个照面;走过的小桥是将就倒下的大树架成的,住处的栅栏就用大树上垂下的藤蔓随手拴起来就成了;回得家来,石门一闭,安心打坐,等到下次再开石门一看,门外的青草又长好深了!

有时攀到很高的山上,在深深的竹林后面是居住的石洞,晚上万籁俱寂时听到遥远的山泉淙淙的流水;从下面看,这里已是高入云霞的地方,而自己现在却在这里枕席安眠,这真让人觉得暂时地留宿实在不满足,而想要从今后永远驻留此地了。有时游到一些山寺,猛虎会和人友好相处,猴子能学人打坐参禅,这时真能让人感到佛国在眼前而人世变得遥远而飘渺,并对自己官场生活感到自惭而希望终身在这里研修佛理了。



除了上述各种原因促使王维走向禅门以外,人生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折磨也是一种启发和促進的力量:有时中夜独坐冥思,想到双鬓渐白、不复转青,纵有黄金万两也无可奈何,不免悲从中来,终于悟到只有学道,跳出轮回才有希望。有时回顾自己好象不久前还是红光满面的青年,现在牙坏色衰,一下子白发就爬上了头;不仅如此,一生中经历的伤情往事也都一齐涌上心头,这种身心的双重煎熬,除了佛门勤修,又到哪里去解除得了啊!

有了坚定的道心、精勤的修为,再回头看人世就有了不同的世界观了:人生有病无非是执着爱恨而起,自觉贫穷而生抱怨,那是因为有了贪欲之心;人在迷中,反倒留恋这贫病交加的人世,对生死流转、六道轮回不厌不烦,殊不知人来世间就是动了凡心的原因。人的这些颠倒妄念如毒龙缠缚着自己不能解脱,只有修习禅定才能制伏这些妄念。修道人看破这些理后自然就安贫乐道了。而且随着心性的提高,与常人的苦乐观也不同了,常常因为寂静中有所悟而高兴,这就逐渐和常人有了距离。

王维在自己的诗中还谈到一些修炼的具体事情:他喜欢看得道高僧的传记故事,有时看修炼辟谷的方法;他把手杖头雕刻成斑鸠的样子,把乌龟壳用来垫在床脚底下;没有事时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隐居山中时,他们一群人一起来诵禅,与一人打禅又有不同乐趣。在嵩山隐居时,他还有过闭关修炼的经验。

行恶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修善似春园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不知不觉,天长日久,王维已经修到了“眼界无染,心空不迷”的极高境地。修得高了自然要出一些功能,但他自己并不看重。他对于自己在诗画上的极高成就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道:我多世以来都是诗文的专家,而前一世是个画家,由于这些老习惯没有改得掉,所以今生今世又被世人发现了。修炼了一二十年,有此宿命通功能也是不足为奇的;他的解释不但合情理,也和现代西方轮回研究的规律十分吻合。

注:
葛晓音(北大教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卷三;(书名见最后)

《燕子龛禅师》:“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卷五;

《投道一师兰若宿》:“一公□太白,高顶出风烟。…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卷十一;
《游悟真寺》:“…猛虎同三径,愁猿学四禅。…梵宇聊凭视,王城遂渺然。…薄宦惭尸素,终身拟尚玄。…”,卷十二;

《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卷九;

《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卷十四;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卷三;

《过香积寺》:“…安禅制毒龙。”,卷七;

《过李揖宅》:“…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卷三;

《饭覆釜山僧》:“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一悟寂为乐,此日闲有余。…”,卷三;

《春日上方即事》:“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卷九;

《山中寄诸弟妹》:“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卷十三;

《归嵩山作》:“…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卷七;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卷十一;

《偶然作六首(其六)》:“…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恒德 发表于 2013-10-21 17:55:52

碧洞真人陈清觉

陈清觉是明末清初有名的道教高人。他是湖北武昌人,字寒松,号烟霞子,生来聪颖过人,天资绝高,明万历年间高中進士,不久后便觉悟功名富贵皆无益于身心,遂弃官入武当山出家修道。据说,陈清觉还曾在北京白云观中与幼时的康熙大帝见过面。

康熙八年陈清觉(西元1669年)入川,至青城山潜心修道。他在青城山时,除一心修道外还招集道众,修桥铺路,重建道观。康熙二十六年(西元1687年),他又至成都青羊宫一带结庐修道。康熙三十四年(西元1695年)的一天,一向好道的四川按察使赵良璧,来到青羊宫敬拜神灵后,便到附近寻找仙人遗迹,意外见到了陈清觉居住的简陋小屋。赵良璧進门后,见陈清觉鹤发童颜,正盘腿打坐。赵良璧知道自己遇到了异人,一番交谈过后,从此便拜陈清觉为师并加以供养。

赵良璧发愿要为陈清觉修一座道庵以供他静修,于是在青羊宫侧买下一块地,为陈清觉造了道庵。在道庵修建期间,一天赵良璧独自一人,前往青羊宫旁的那间小屋去看望陈清觉,谁知师父竟不在家。赵良璧也不急于返回,只是在四周漫步欣赏风景,忽然他看见有俩位道人在林中弈棋。他走上前去施礼并准备观棋,俩位道士见来了生人,相视一笑,起身挥袖,竟化为两只白鹤冲天而去,惊愕之余,他回头细看石上的棋局,顿觉精妙绝伦,绝非寻常人所能下出。

赵良璧急忙原路返回,此时陈清觉已回到小屋里,他将此奇事汇报给了师父。陈清觉微微一笑,对他说:这两位弈棋道人,乃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和韩湘子,能遇此二仙,乃是他平素积功累德的造化所至。不久道庵竣工完成,于是为纪念这段奇缘,将之命名为二仙庵。赵良璧亲书门匾:“二仙庵”,还书一横匾“心性”。

赵良璧从此官运亨通,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赵良璧迁官浙江藩司,不久赵良璧又升任两广,進京引见,将陈清觉道行功德之事奏报康熙大帝。而在四川陈清觉所传的道也是日益兴隆,其道化所及,士民纷纷望风而归,人心向善,一时之间竟蔚为大观。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皇帝诏请陈清觉進京面圣,一见之后,大加推崇,封其为“碧洞真人”,并亲笔书写了“丹台碧洞”的匾额赐给陈清觉,还送给他象牙朝笏、《悟真篇》、珊瑚树、金杯等圣物。陈清觉也携带青城山毛茶数斤献给皇上,康熙品后,认为其汤如玉,其味悠长,令地方官员常年進贡此茶,青城山贡茶也由此而得名。陈清觉载誉回川后的第三年,便驾鹤西归,时年132岁。

恒德 发表于 2013-10-21 18:00:13

传奇神仙故事:葛玄

葛玄,字孝先,左元放传他《九丹金液仙经》,他经常服食苍术,尤其擅长治病。鬼魅都现形,有的放走,有的杀掉。他能辟谷,连续几年都不会感到饥饿。他能坐在燃烧的薪柴上面,薪柴烧光了可他的衣帽却没烧着。他有时喝了一斛酒,就进入深泉涧中去躺着,等到酒劲过去才出来,而身上竟没有沾湿一点

葛玄通览《五经》,又喜好谈论,几十个年轻人跟他游学。曾经有一次乘船,那些年轻人看到他的器具中藏有几十枚书写的札符,就问他:“这些符灵验吗?能做什么事?能让我们见识见识吗?”葛玄说:“符又能干什么呢?”说着就取出一道符投到江中,符顺着江水就流了下去。葛玄问:“怎么样?”一年青人说:“我把它投下去也能这样。”葛玄又取出一道符投进江中,符逆着水流往上走。葛玄说:“怎么样?”从学少年说:“奇怪了。”葛玄又取出一道符投进江中,符在江中停立不动。不一会儿,往下流去的那道符往上游漂去,逆流而上的那道符又往下游漂来,三道符汇合在一处,葛玄就把这些符取了回来。

葛玄看见一个买鱼的人在水边,葛玄就对鱼的主人说:“我想要麻烦这条鱼到河伯那里去一趟,可以吗?”鱼的主人说:“鱼已经死了,怎么能去得了?”葛玄说:“没有关系。”鱼的主人就把鱼给了葛玄,葛玄就把丹书之纸放到鱼肚子里,把鱼扔到水中。不一会儿,鱼回来跳上岸,吐出如大树叶子般大的墨书,青色,如大树叶子似地飞走了。

葛玄经常在有宾客后来时,出去迎接,而座位上又有一个葛玄与客人说话,迎送都这样。当时天气寒冷,葛玄对客人说:“我住在这里很穷,不能让你们人人都烤上炉火,请允许我作火,让你们都得到温暖。”葛玄就张口吐气,火苗就忽忽地从他口中喷出来了,一会儿就充满了屋子,客人全像沐浴在阳光之中,又不太热。一次,葛玄正与客人对面坐着吃饭,食毕漱口,口中的饭全变成了几百只大蜂子,飞行时发出声音来。群蜂还能象人一样应着弦节而舞,葛玄让它们停下来就停下来。

葛玄在冬天的时候能给客人摆设刚摘下的瓜,夏天能弄来冰雪。又能拿出几十个铜钱,让人散乱地投到井中,葛玄慢慢地把器具放在井上呼唤那些铜钱出来,于是那些铜钱就一个一个地从井中飞出来,全落进器具中。葛玄为客人致酒,无人传杯,杯自至人前,有人喝不尽,杯子也不离去。他画流水,就成了十丈左右的逆流。

有一次,葛玄曾随吴大帝乘船走,遇到了大风,百官的船无论大小都沉没了,葛玄的船也淹没不知哪里去了。吴大帝叹息说:“葛公是有法术的人,也不能避免这场灾难啊?”就登上四望山,派人驾船去捞,船沉没已经过了一夜,忽然看到葛玄从水上而来,到吴大帝面前以后,脸上还带着酒气,向吴大帝道歉说:“昨天因为陪同跟随您,而被伍子胥看见,强行把我拉过去,仓卒间没能挣脱,烦劳至尊,在水边过了一夜。”

葛玄每次出门,如果遇到亲近的人,就邀请到道边树下,用折断的草去刺树,用杯子接着,汁水就像泉水一样流下来,到杯满为止。把它喝下去,都像好酒一样。又取来土石草木用来下酒,吃到口中都是鹿脯。他所刺过的树,用杯子又去接汁水,杯子一到汁水就流出来,杯子满了就停止,如果别人去接它,却始终不流汁水。

葛玄与别人一起走时,能令这个人和自己离开地面三四尺,仍然一起往前走。又有一次,葛玄去游会稽,有个商人从中原来时路过一座神庙,庙神使主簿叫他告诉商人说:“想要顺便捎去一封信给葛公,你可以替我送给他。”主簿就把书函抛掷到商人的船头上,好像用钉子钉着似的,拿不下来。等到那商人到达了会稽时,就把这事报告了葛玄,葛玄自己去取,就把信函取回来了。

葛玄告诉弟子张大言说:“我被天子逼迫留在这里,来不及制作灵药了,如今当尸解,八月十三日中午时该当出发。”到了日期,葛玄把衣服帽子都穿戴好就进了室内,倒下就断了气,而他的脸色却没有变化。弟子烧香守了他三天,一天夜半时分,忽然刮起大风,掀开了屋顶吹折了树,声音如雷,火烛熄灭。过了好一会儿,大风方才止住,忽然葛玄的尸体不见了,只看到他的衣服扔在床上,带子都没有解开。早晨去问邻近人家,邻家人都说根本没有大风。起风和风止都只在一个院子里,篱笆都刮落到树木上,都折坏了。



(出《神仙传》

恒德 发表于 2013-10-21 18:02:29

乐器的传说:笙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藉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发声,是吹管乐器中唯一的和声乐器,也是唯一能吹吸发声的乐器,其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宽广,音质柔和,感染力和歌唱性强。

中国历代擅长吹笙者多不胜数,相传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以至得道成仙。唐代沈俭期、宋之问、张仲一、张祜、厉玄、钟略等许许多多诗人均有诗咏笙,许多咏笙诗篇成为千古名篇。王毂的〈吹笙引〉云:

“娲皇遗音寄玉笙,双成传得何凄清。丹穴娇雏七十只,一时飞上秋天鸣。水泉并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旖旎香风绕指生,千声妙尽神仙曲。曲终满席俏无语,巫山冷碧愁云雨。”

相传,东周时周灵王太子,姬姓,名晋,字子乔,人称太子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他生而神异,幼而好道。虽宫中珍馐玉馔,锦衣华服,他却视如不见,而独爱静坐吹笙,乐音清雅,作凤凰鸣,引来了成群结队的白鸾、朱凤,在庭前应节起舞。

周灵王在位二十七年,碌碌无为。但太子晋却天资灵颖,温良博学,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行冠礼后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诸侯归附。

当时晋平公曾派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政治活动家师旷前往朝见,与他探讨君子治国之道。太子晋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精辟的论述和机智的谈吐使师旷对这位十五岁的太子心悦诚服。当时上至灵王,下到百官,都将周王室复兴厚望寄于太子晋一身。

谁知不久后,?、洛二水泛滥,危及王宫。情急之际,周灵王准备用壅堵的办法治水,这遭到太子晋强烈反对。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来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据理力争、直言不讳触怒了周灵王。周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太子晋内心郁郁,遂出游于伊、洛间,不料碰到了仙人浮丘公,传授他“石精金光藏景录神”之法,后来浮丘公又将他带上嵩山修炼,一去就是三十余年。

三十多年后,太子晋遇见老友恒良,请恒良转告太子晋家人,说在七月七日那天到缑氏山上相见。到了那天,但见云雾缭绕,耳听得笙鹤幽鸣,太子晋果然骑着白鹤出现在群峰之间,亦真亦幻,虽可望而不可即。

盘桓数日之后,太子晋挥手与世人作别,永离尘嚣,升仙而去。太子晋升天后被封为右弼真人,天帝命他领五岳司侍帝晨,并负责治理桐柏金庭洞天,兼掌管吴越水旱,成为天台山的主神。

恒德 发表于 2013-10-21 18:04:13

汤保衡遇天师

北宋仁宗嘉佑末年,京城开封的麻家巷有位教授小学的教师,名叫李道。太学生汤保衡与他交往密切。一天,汤保衡来到他的学校,见李道正和一位道士说话。那道士形貌魁伟,?髯怪异。汤保衡心里很惊讶,当那道士离开以后,便问李道:“这是哪里的道士?”李道回答说:“这道士居住在建隆观,经常来我这里,不过,我还没去过他那里。他是一个落魄不检的人,你问他干什么?” 汤保衡说:“我住的地方离建隆观特近,观里的道士我都熟识,从来没有见过这位道士。”汤保衡因此心里很想拜访他。


几天后,汤保衡又来到了李道的学校,道士正好也在那里,他便上前询问他的住处,道士说:“住在建隆观!”道士离开之后,他便悄悄跟在后面。可是,道士?了观门,走到西廊旁便不见了身影。汤保衡急忙往前追寻,也没找到,这时他发现西廊墙壁上有一幅绘画,画上的道士很像自己刚才见到的那位。画旁还题着“张天师”三字。汤保衡心里更是觉的诧异。于是从此他便穿戴整齐,天天到李道的学校去恭候道士。他一连等了三天,道士才从外面来了,好像喝醉了酒似的。还是跟往常一样同李道相见寒暄。汤保衡仔细看了看他,认定他就是那幅画上的人。于是,当道士离开时,汤保衡便追出门去参拜他,恭敬的称他为“天师”。道士回避说:“你不要把我称得太高。”这时李道也笑着说:“道士什么时候得到过天师的称号呢?” 汤保衡再三磕头请求,详述所见,道士才说:“请你在某日来某地与我会面。”他高兴的回答道:“这太好了。”

到了约定的日期,汤保衡来到了道士指定的地点。道士对他说:“你只管抬头看着日头,十天一定能看到里面有东西,然后再来这里会面。”汤保衡回家后,便按道士的吩咐,用道士教的方法盯着太阳看。刚看的时候眼睛有些不舒服,看了一些时候之后,眼睛便不再眩晕了。到了第十天,他突然发现太阳里面有个人形,再仔细一看,只见原来是那位道士在里面呢!随后,他又去会见道士。道士问他:“你看见了什么?”他答道:“我看见天师您在太阳里。”道士又对他吩咐道:“你回去再看,一百天之后还会另有所见,到时候咱们再在这里相会。但千万注意,不能泄露此事!” 汤保衡按照道士的吩咐,又回家天天看太阳了。他的家人见他每天盯着太阳看,认为他疯了,问他什么原因,无论他们怎么问,他始终就是闭口不答,按道士讲的绝不泄露此事。到了一百天,他发现自己的身形也在日头里了,并与道士站在一块。汤保衡把自己见到的情景详细告诉了道士。道士说:“可以教你了”,便授给他一些符?。这之后,道士就不见了,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何处。从此汤保衡便拥有了一些法术。

现代西方科学认为用肉眼长期直接看太阳会导致视网膜的灼伤,可是故事里汤保衡就是相信道士的话去看太阳,却渐渐的从中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象。我想汤保衡应该是看到了另外空间里的显现。

(资料来源:《闻见后录》、《保衡先生传》)

恒德 发表于 2013-10-21 18:10:09

采薯药跌洞中 见玉皇得真经

唐高宗显庆年间,蜀郡青城有一个山民,不知其姓名。他曾经在青城山下采药,遇到一棵大薯药,就往下挖了几丈深,发现大薯药的根渐渐粗大如瓮。他不停的往下挖,挖到五、六丈深时,土下陷不止。到十丈深时,他掉进坑里没法出来。他仰视洞口,仅星星大小,看来他必死无疑。

忽然他发现旁边有一个洞,就进去了,他匍匐而行,爬了几十步,往前看,好像有亮光。他就朝那亮光爬去。走了一里左右,洞穴渐渐变高。绕着走了一里多路,就出了洞口。洞边有一条河,数十步宽,岸上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落。村里种有桑柘花物草木,景色似二、三月的样子。

村里有人,从男男女女的衣着上看,不像当时的人。路上不时有农夫和钓鱼的儿童。有一个人见到他,吃惊的问他是怎么来的。于是他就告诉了那位村民。村民就用一条小船把他渡了过去。山民告诉村民,他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村民就为他准备了胡麻饭、柏子汤以及各种腌菜。

住了几天,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渐渐变轻,就问那村民:“这是什么地方?”他还向那人打听回蜀郡的道路。村民对他笑道:“你是人世间的人,不知这里是仙境。你能来这儿,应当说与神仙有缘份,可以暂且留在这里,我将领你去拜见玉皇。”村中又有人喊道:“明天就可以去拜谒玉皇。”

于是村民带着他前往。村民或者乘驾云气,或者乘驾龙鹤,山民也在云中徒步走。须臾之间,他们来到了一座城,全都是金玉为饰,其宫殿楼阁也都是金银珠宝装饰。人们依次序进去拜谒,唯独把山民留在宫门外。
宫门边有一头赤色的大牛,形状很怪异,正闭着眼睛吐涎沫。村民让他去参拜这牛,乞求成仙之道,如果牛吐出什么宝物,立即把它吞下。山民依言就去拜牛。不一会儿,这牛吐出一颗赤色珠子,直径超过一寸。他刚要去捧接,忽然有一个穿红衣的童子拾起宝珠就离开了。

他再次讨要,得到了一颗青色的珠子,却被一个穿青衣的童子取去。再讨要,又有黄珠白珠,也都被童子夺去。他于是急忙用手捧住牛嘴,不一会儿接到一颗黑珠子,急忙吞了下去。黑衣童来到后,没见到什么就空手而归。

村民于是就领他去拜见玉皇。玉皇坐在殿上,样子像国王,七个侍卫佩剑站在左右,几百名玉女侍卫在殿庭。庭院里到处是奇花异果,那馨香非人间所有。玉皇就问他话,他都如实地回答。他贪婪的顾盼左右的玉女,玉皇说:“你很喜欢这些侍卫的美女吗?”村民赶紧趴在地上请罪。玉皇说:“只要你勤心修道,自然会有这些。但是你的修行还不到家,你必须努力用功。”

玉皇让左右端来一玉盘仙果,那果青红色,如拳头那么大,样子像人间的水果,却芳香无比。玉皇把仙果给他看,说道:“你随便用手捧,捧几个果,就给你几个侍女。”他自己估计最多能捧起十几个,就伸手去捧,却只捧得三颗而已。玉皇说:“这就是你有缘份了。”因为他是刚来,宫中没有他的位置,暂时就让他随村民回村子里,让三名侍女侍奉他,另外给他一所房子居住。还让其他的道友们帮他修行。

于是他就跟着村民回到原处,道友们向他传授真经,帮他服药炼气,洗涤尘俗之念。三名侍女也向他传授道术。后来又多次拜见玉皇,每次见到玉皇,玉皇必会勉力他全心全意的修行。那地方的草木,总像三月间,没有荣枯寒暑的变化。

估计就像人间一样过了一年多,他认为自己仙道已成,忽然半夜里叹气起来。左右问他为何叹气,他说:“我现在虽然得道成仙,却是偶然来到此处。来的时候妻子刚生下一个女孩,才几天我就离开了。我家里穷,不知现在又怎样了。我想回去看看。”

玉女说:“你离开人世已经很久了,妻子应该早已死去,哪里还能再找到!大概因为你尘念未了,到现在还胡思乱想。”他说:“现在有一年了,妻子应该没什么变化,我只是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而已。”玉女于是告诉了邻居们,邻居们都一起感叹。又告诉了玉皇,玉皇让人送他回去。

神仙们在水上作歌奏乐置办宴席为他送行,那三名玉女又与他告别,每人送给他一锭黄金,说:“恐怕回到人世间,找不到家园,用这些黄金作费用吧!”其中一玉女说:“你到了那里,如果什么也没见到,又想回来,我那金锭中有药,你取出来吞下去,就可以回来啦!”

小玉女说:“怕你被尘念侵害,不再有仙气,就在金锭里预备了药。又怕金锭中的药会保存不住,我知道你会找不到家,只有屋子东头的一块槌衣石还在,我已经把药放在那石头下边。如金锭中无药,到石下取药吃下也可以。”

说完,有一群鸿鹄从天际飞过,大伙对他说:“你看到这些鸿鹄了吧?只要跟着它们飞去,就可以回去。”众人把他抬起来,他也腾身往上一跃,便来到鸿鹄群中。鸿鹄也不害怕,与他共同飞在空中。他回顾一看,还能望见岸上的人们挥手送他,有一百来人。

后来,他来到一座城中,城里人很多。他一打听,这地方是临海县,离蜀郡很远。于是就卖掉一块金锭作盘缠,经过一年才来到蜀地。当时是开元末年。他打听家门,无人知道。有一个九十多岁的人说:“我祖父往年因为采药,不知哪儿去了,至今已九十年了。”原来这是他的孙子。

祖孙二人抱头痛哭,孙子说:“姑、叔全都亡故了,他离家时生的那个女儿也死了,她的孙子都五十多岁了。”祖孙俩去寻找故居,见故居都成了瓦砾和荒草,只有旧时的槌衣石还在。于是他砸碎金锭找药。要吃药的时候,药忽然不见了。于是他把槌衣石抬起来,从石下取出一个玉盒,盒中有丹药。他把丹药吞了下去后,心里很明白,还记得回去的路。他虽然在洞中成仙得道,但他本是平庸之人,并不能详细告诉他成仙的事。
当时罗公远在蜀地,他听了山民说的那去处,便说:“那是第五洞宝仙九室的天地,玉帝就是天皇。大牛就是驮龙。牛所吐的珠子,吞了红色的,寿命与天地一样;吞了青色的,能活五万岁;黄的三万岁;白的一万岁;黑的五千岁。这个人吞了黑的,虽然不能学道术,但是在人世上也能活五千年。玉皇跟前站着的七个侍卫,是北斗七星。”

山民找到药服下之后,就进了青城山,不知去了哪儿,大概是又回到洞天去了。(出《原仙记》)

天际 发表于 2013-10-21 18:40:23

积功累德,得有仙缘。{:8_400:}

恒德 发表于 2013-10-21 18:40:49

神仙故事:耳朵里的仙界

唐朝开元中年,前科进士张佐,经常向叔父讲述自己的一段奇遇。

张佐少年时旅居南方?杜,一次在郊外行走,看到一个老翁骑着一只四蹄雪白的青驴,背着鹿皮囊,和颜悦色,仪表非凡。他刚从小路走到大道上,张佐对他颇为惊异,试探着问:“请问您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老翁笑而不答。张佐再三询问,老翁突然愤怒地呵叱道:“好你个少年小子,竟敢如此相逼!我难道是盗贼不成,何必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张佐谦逊地致礼说:“只因仰慕先生的行迹高超,甘愿侍候在您身边而已,为什么要如此严厉地责备我呢?”老翁说:“老朽并无什么道术可以教你,我只是长寿而已,你不是在嘲笑我年迈潦倒吧。”说完骑上驴急急奔去,张佐也跳上马去追赶他,两人同到客栈里住了下来,老翁枕着鹿皮囊还没睡熟,张佐因疲劳赊了白酒要喝,便试着邀请老翁说:“请先生与我共饮。”老翁跳起来说:“这正是我所好。你怎么如此了解我的心意呢!”饮完酒后,张佐见老翁满脸喜悦,便小声请求:“小生愚昧寡闻,愿先生赐言,以开拓视野,不敢有什么别的非份之想。”老翁说:“我所见到的,不外乎是梁隋陈唐几代的事情罢了,其中的贤愚治乱,在史书上都已记载;我只把与史书不同的亲身经历讲给你听听吧。”

老翁说,北周时我住在岐地,是扶风人,姓申名宗,因仰慕齐神武而改宗为观。十八岁时跟从燕公子谨在荆州征伐梁元帝,荆州攻陷后大将军凯旋而回,我与部队留守在江陵。有一天我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两个青衣人对我说:“吕走天年,人向主,寿不千。”我便到江陵市去找占梦的,占梦者对我说:“‘吕走’,‘回’字也;‘人向主’,‘住’字也。岂不是说你回家居住便能长寿吗?”当时留下的兵驻扎在江陵,我便向校尉拓跋烈陈情返乡,得到了允许。

我又去向占梦者告别,并问他:“回家去住可以,有什么方法可以长寿呢?”占梦者说:“你的前身是梓潼的薛君胄。薛君胄好服用道术炼制的药散,到处寻找奇异之书,日诵黄老一百页,迁居于鹤鸣山下,有草堂三间,户外遍植奇花修竹,泉石萦绕。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他一人长啸独饮,饮到酣畅时高声喊道:‘薛君胄疏淡若此,难道就没有异人降临到我的面前!’忽然两耳中有车马的声音,于是颓然想睡。脑袋刚刚沾席,眼前便出现了一只小车,红色车轮青色车盖,由一只红色的牛犊驾着,小车从耳朵里驶了出来,各高两三寸,也不觉得从耳朵里出来时有什么困难。车上有两个小童,绿头巾青披肩,也只长两三寸,他们依着车上的栏杆呼唤车夫,被扶下车后,对君胄说:‘我们从兜玄国来,以前听到您长啸于月下,声韵十分清彻激越,内心深表敬慕,很愿接受您的清论。’君胄大惊道:‘你们刚才从我的耳朵里出来。怎么说是从兜玄国来呢?’二童子说:‘兜玄国是在我们的耳朵里面,您的耳朵里哪能住下我们?’君胄说:‘你们的身长只有二三寸,哪能再在耳朵里有国土。就算有的话,那么国人大概都是小虫了。’二童子说:‘我们国家与你的国家并无不同。不信就请跟着我们去看看,有可能就留在那里了,也就脱离生死之苦了。’一个小童便侧过耳朵来让君胄观看,君胄往耳朵里面一瞧,但见别有天地,花卉繁茂,瓦屋一栋接着一栋,清泉萦绕,山崖高耸入云。

于是君胄走进小人的耳中,很快便来到一个都会,只见城池楼阁,壮观华丽无比。君胄正仿徨于街头,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发现原先见过的那两个小童已经站在自己身边,小童对君胄说:‘这个国家与你的国家相比,到底哪个大哪个小?既然到了这里,何不跟我们去拜见蒙玄真伯。’蒙玄真伯居住在一座大宫殿里,墙壁与台阶都装饰得金碧辉煌,室内挂着翠帘帷帐。蒙玄真伯端坐在正殿中央,身穿绣满云霞日月的锦绣衣服,头上戴着通天冠,冠上下垂的流苏可与身体等长。四个玉童侍立在真伯左右,一对手执白拂尘,一对手执犀角如意。小童与君胄走进大殿之后,拱手行礼不敢抬头仰视。一个头顶高帽身穿长裙围着绿衣服的人走上前来,高声宣读青纸文书道:‘肇分太素,国既有亿。尔沦于下土,贱卑万品,聿臻于如此,实由冥合,况尔清乃躬诚,叶于真宰,大官厚爵,俾宜享之,可为主?大夫。’

君胄拜谢后走出门来,即有身着黄帔的三四人为他引路,领到一处官署。这里面的文牍簿册他大都不识,每月也没有人来请示和领受什么,但只要他心里一想什么,还没等开口吩咐,身边的侍从便已预先知道,当即奉献上来。一日闲暇无事,他便登楼远望,忽然有了回归故乡的念头,提笔赋诗道:‘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并将此诗送给两个童子传阅,不料童子愤怒地说:‘原以为你性情平淡安静,所以把你接引到我们的国家,没想到你的鄙俗余态,至今仍未除去。故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说完急忙驱逐君胄。君胄觉得好似从什么地方落到了地上,抬头一看,原来是从童子的耳朵里掉落下来,依然回到了旧地方。回头再看童子时,已经踪影全无。

他于是询问邻居,都说君胄已失踪七八年了,而君胄在那边仅仅住了几个月,君胄回来没过多久便去世了。后来又降生在申家,也就是现在的申观。占梦者又说:‘我的前生就是从耳朵中出来的那个童子,因为你的前生好道,所以能到兜玄国去,但因你俗态尚未脱尽,故不可长生;然而自此以后你可长寿一千年。我交给你符?之后,立即回去。’说完。他从嘴里吐出一尺多长的红绢子,令我吞下,占梦者随即恢复童子的原形而幻灭了。

从此之后我不再生病,周游了天下名山,至今已活了二百余岁,所见异事甚多,都一一记载在鹿皮囊里。”
说着,老翁就去打开鹿皮囊,取出特别大的两轴书,字极细小,张佐不能认读,便请老头儿自己宣讲,老头儿约略讲述了十余件事,其中一半明了可记。

那天夜晚张佐听完老翁的故事后,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醒来一看,不见了老翁。过了几天,有人在灰谷湫见到老翁,他还说:“替我向张佐致意。”张佐听说后,急忙去找他,但已找不到他了。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

天际 发表于 2013-10-21 18:42:55

谢谢恒德助理分享神仙故事。{:8_421:}

天际 发表于 2013-10-21 18:44:45

空灵妙音,本就来自天国。{:8_400:}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仙道故事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