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3-24 11:13:18

赵州桥头漫话张果老

赵州桥头漫话张果老

关于赵州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这座大桥建成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带着柴荣,也兴冲冲地去赶热闹。他们来到桥头,正巧碰上鲁班,于是他们便问道:这座大桥是否经得起他俩走。鲁班心想:这座桥,骡马大车都能过,两个人算什么,于是就请他俩上桥。谁知,张果老带着装有太阳、月亮的褡裢,柴荣推着载有“五岳名山”的小车,所以他们上桥后,桥竟被压得摇晃起来。鲁班一见不好,急忙跳进水中,用手使劲撑住大桥东侧。因为鲁班使劲太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荣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张果老斗笠掉在桥上时打出的圆坑。当然这只是人们编造的一个神话故事,以纪念古代的能工巧匠。


详细故事传说:

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水浊浪翻滚,汹涌而下,两岸百姓只得靠木船摆渡。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鲁姜说:“行!”   

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鲁姜说:“不怕!”   

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兴奋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比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鲁班说:“好,比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预备。

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静静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像雪花一样白、像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漂亮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坚固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静静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足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怕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 咕 哏~ ~”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四周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宏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四周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天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瞟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桥身经过这样的重压,也就更加稳固。这桥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还可以看到桥下面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已经看不清了。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3-24 12:03:51

传说(一)

张果老,名果,因年岁大,故称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据史籍记载他是正宁人,张果老墓在正宁县东七十里。

在正宁,流传着张果老的很多传奇故事。传说张果老须眉皆白,常倒骑毛驴巡游天下。他的毛驴一不吃草料,二不饮水,一到夜晚拍一下驴头,那咻咻喘气的驴子就倒在地上变成一张纸驴。张果老拉起折成几折往怀里一揣,就睡了觉。第二天起来,掏出纸驴轻轻吹口气,一匹活生生的驴子又站在面前。他拿起唱道情用的竹板又倒骑毛驴上路了。

张果老以前骑的并不是纸驴,而是一头真驴。有一次,他骑着毛驴一路传经,寻仙觅道。当走到罗川华山西面的沟口时,抬头一看,只见葱郁茂密的山坡下,一片桃林,数行修竹,煞是茂盛。一座红砖绿瓦的寺院,掩映在竹林桃花中。张果老来到寺前,本想敲门进去,可一打听,寺里住着72个鲁莽和尚,靠耕种几亩庙产田和微薄的香火钱度日。为了不碍诵经,他在隔涧的山坡上觅一个石洞住了下来。

红日偏西时,寺院开饭的钟声响了。张果老骑上毛驴渡过涧溪,来到寺院门前。老和尚忙将他迎进禅房,接着端上两碟素菜、一碗稀粥、一盘馍馍让他充饥。张果老吃完饭,连个谢字都没说,骑毛驴又回了山洞。

一天、两天……天天如此,张果老钟响则到,饭后便去。老和尚见此虽有点为难,但又感到都是出家人,自己有饭用,就得给老道吃。可是那些小和尚都很生气。和尚们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开饭时不再敲钟而改成敲木鱼。可张果老一如既往,从无差错。于是和尚们憋不住了,有的说开饭时把门关了,有的说干脆把他赶出华山沟口。你一言,我一语,又定下了一条妙计。

一天,张果老又来吃饭。饭后谈论了半天经,出了门不见毛驴,地上只有一张血淋淋的驴皮。啊!这班和尚把驴杀了!张果老见状并未发怒,反而笑着对众和尚点头,然后走到驴皮前,用手在驴皮的脑门上一拍,说声“起来”,忽然驴皮变成一匹活驴站了起来,他仍旧倒骑毛驴走到涧溪边,把手中的竹板一伸,一条平坦的木桥立即搭在小溪上,毛驴过了桥。和尚们见此个个都傻了眼。

张果老回到石洞后把驴皮剁成小块,撒向子午岭,于是就变成漫山遍野的树林。他却画了一张纸驴用。这纸驴比真驴更得心应手,日行千里,又“得得得”地驮着张果老云游四方去了。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3-24 12:05:54

传说(二)

    淮滨县张庄集,传说是张果老的故乡。张庄集原名又叫张果城,张果老成仙后曾一度改名为仙庄集。提起张果老成仙以及他为什么要倒骑驴的事儿,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呢。

    张果老本是穷苦人出身,常年以赶驴驮脚帮人运货为生,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日子过得很是艰难。这天,他赶着小毛驴,一大早就上路了。中午时分,他正走到一座破庙前,只见荒坡野庙,一副破败凄凉的景象,庙内空无一人,只剩下两间破瓦房。往常,张果老每路过这里,总要歇歇脚,啃上几口干馍,睡上个把时辰的觉,也算寻了个痛快。这天,张果老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摸摸干粮袋,还是早上舍不得吃的那一块大饼,现时要把这块大饼吃下去倒也容易,可晚上吃什么呢?他牙一咬,心一横,对着驴儿甩了一个响鞭,干脆三顿作一顿,待把货物运到地方再说!他刚要迈步,突然一阵清风刮来,闻到了一股异常的香味,这时腹中空空,饥肠辘辘的张果老不禁喝住了毛驴,停下脚来。”张果老将毛驴挂在庙门前的一棵小树上,推开虚掩着的庙门,走了进去。

    进得庙门,张果老一下愣住了:一向无人的破庙里,竟然支了口大锅。那灶堂正架着劈柴,锅的四周烟腾火燎地冒着大气。张果老疑惑不定,忙掀开锅盖一看,好家伙,你道锅里是什么?原来是炖得滚烂的一锅肥肉。锅盖刚一打开,那满锅的香气,一个劲儿他在朝他鼻子里钻!是谁有肉不在家吃,偏偏拿到庙里煮呢?张果老越想越感到奇怪,四下瞧瞧,再出门望望,还是没人。张果老碰上了这么个好运气,还会轻易放过,饱尝一口汤,味道出奇的美,也分不出锅里到底煮的是什么肉,反正是他从来没吃过的。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从门外的小树上掰了根树枝当筷子吃将起来。

    原来离这座庙不远处,有一座学馆,里面有一个性情孤僻古怪的教书先生。他平生无别的嗜好,只专一修身养性,以求升天成仙。说来也巧,这天,他从一个学生的口里得了一个信儿,说是在离学馆不远的一个大荒坡地里,经常有一个光屁股小孩出来要玩,这孩子个子很矮很矮,却长得白白胖胖。学生以为稀奇,不知是谁家的孩儿,整天在那里玩也不回家。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暗喜,他断定这是一支成了精的何首乌。他早就听人说过,何首乌在地下生长千年以后,就会变成人形,出来走动,谁能吃到这种何首乌的肉,谁就可以超凡成仙。他早就梦想得到这样一种宝贝,不料却应在今天。他买来了一斤红丝线和一根绣花针,把丝线的一头穿在针上交学生带着,让学失设法把针扎在那个光屁股小孩儿的身上。学生听老师的话,果真这样做了。于是,先生就顺着红丝线一直找到了这种东西生长的地方,刚好,就在张果老经常路过的那座庙后面的地里。先生趁着没人的时刻,悄悄地挖了起来,挖了很深很深,直到把红丝线挖完,才挖出了一只长得肥肥胖胖的何首乌。先生想带回家,又怕被人遇见,想来想去,不如就在破庙里支个锅,人不知鬼不觉地独个吃了完事。没想到在他煮熟了何首乌,回去拿碗筷的时候,前庄却来了一个朋友,说是家里办喜事,要请他去帮忙写副对联,不等他答应,朋友就死拉硬执地把他拖走了.他匆忙写完了对联,就要告辞,朋友又死活非留他在家里喝几杯不可。就这样,时间一拖再拖,炖得烂熟的一锅仙肉仙汤却没能上口。

    那何首乌个大肉多,张果老吃了个痛快也没吃完。这时,他的小毛驴在院外又踢又叫,他这才想起小毛驴还饿着肚子,于是连锅带汤一起端了出来,让驴儿也喝个够。最后还剩下一点汤,他顺手拨到了墙头上。

    张果老吃罢肉,喝罢汤,打了个饱嗝,心中美滋滋的,正要坐下来抽袋烟运运气,却一眼看见有个人慌慌张张地朝这边走来。“不好,八成这锅内是他饨的!”他慌忙起身,解开驴绳,屁股一抬倒坐在驴背上。“得儿——嘟!”接着一个响鞭,驴儿四蹄踏踏飞快地跑起来。谁知就在这紧追快跑之中,仙物生效,那驴儿也因喝了仙汤,四蹄早已离开了地面,腾云驾雾地飞了起来。张果老倒骑在小毛驴上,只觉身轻似飘,越飞越远,越升越高,破庙和那个追来的人早已看不见了。

    传说,那被张果老用来当筷子吃何首乌的树枝干,竟然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被当地人称作“果老树”。那一堵被张果老用肉汤泼过的墙头,竟然如铜墙铁壁一般,经世不倒。后来,人们就把这座破庙加以整修,改建成“果老庙”,把这堵墙立为“果老碑”,并在上面题诗刻文,表达对张果老的怀念之情。

化凡 发表于 2013-3-24 12:06:03

感谢云水姐姐的分享。{:8_395:}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3-24 12:10:20

张果老倒骑驴为哪般?


张果老原先在朝为官,攒了不少银钱。后来他嫌做官不太容易,怕做不到头,落人笑话,便辞官回老家。走啊走,走到老家的营子边儿齐,老远看见一个姑娘,苗条条的,在地里拣棉花。

就跟人家搭起腔来: “谁家的地,哪个种的花?哪家的姑娘拣棉花?”
姑娘听有人问话,答道:“张家的地,我妈种的花。张家的姑娘来摘花!”

张果老又说:“你摘花,为的啥?不怕花壳把手扎?”
姑娘说:“摘棉花,为纺纱。庄稼人的手不怕扎!”

张果老见这姑娘怪大方,就越说越难听了,他说:

“黄花女,傻丫头,
听话不会听来由,
看你才貌怪出众,
有心把你来搭救,
只有你肯顺从我,
荣华富贵有享头。
丫环使女由你用,
一辈子不把棉花揪!”

那姑娘也不是好惹的,马上放了一串连珠炮:

“花花头,不知羞,
说话不怕风吹口。
荣华富贵你去享,
张家小女不在乎。
我父名叫张果老,
也在做官受奉禄。
我娘本是李氏女,
并没见她享点福。”

张果老一听,失格,姑娘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他一时恨不得往地缝里钻,也不好意思回家了,赶紧转身到深山修炼去了。

后来他改邪归正,得道成了仙。张果老虽没回老家,可自己做错的那事总搁在心上。他感到没脸见人,从那儿起,骑毛驴就脊梁朝前。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3-24 12:11:46

张果老成道传说

张果老,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张果。据《唐书》记载,确有其人。本是广宗一道人,因民间相传逐为神仙。常往来中条山中,自言生于尧时,有长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不时征召他,都被他婉拒了。武则天也召他出山,张果老就在庙前装死,时值盛夏,不一会,他的身体腐烂发臭。武则天听后,只好作罢。但不久就有人在恒山的山中再次见到他。

  唐玄宗数次召见他,求长生不老之法。唐玄宗见到张果老老态龙钟。就问:“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发疏齿落,老态龙钟 ? ”张果老说:“衰朽之岁,也没有什么道术可依慿,所以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实在令人羞愧。不过今天如果把这些疏发残齿拔去,不就可以长出新的出来吗 ? ”于是便在殿前拔去鬓发,击落牙齿,玄宗有点害怕,忙叫人扶张果老去休息。一会而张果老回殿,果然容颜一新,青鬓皓齿。于是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相拜偈,求教返老还童的秘诀,但都被他拒绝了。

  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猎,捕获一头大鹿,此鹿与寻常的鹿相比,稍有差异。厨师刚要开刀宰鹿,张果老看见了,就连忙阻止,说:“这是仙鹿,已经有一千多岁了,当初汉武帝狩猎时,我曾跟随其后,汉武帝虽然捕获了此鹿,但后来把它放生了。”玄宗说:“天下之大,鹿多的是,时迁境异,你这么知道他就是你说的那头鹿呢 ? ”张果老说:“武帝放生时,用铜牌在它左角下做了标志。”于是玄宗命人查检。果然有一个二吋大小的铜牌,只是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玄宗又问:“汉武帝狩猎是哪年 ? 到现在已经有多少年了 ? ”张果老说:“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命人核对,果然无误。

  唐玄宗后来御赐邢州五峰山做为张果老的道场,并为他建“栖霞观”,即今日邢台张果老山,今山上仍存栖霞观和记载此事的唐代古碑,张果老回山后,据说邢州城人还时常能见到他来城里卖韭菜或做其他事,常有如张果老试赵州桥奇仙之事传闻,邢州百姓多有上山求原烧香者,香火旺盛,几年后,不见其踪影,据说张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骑着一头白毛驴,日能行万里,当然这驴子也是一匹“神驴”,据说不骑的时候,就可以把它折迭起来,放在皮囊里。后来每逢邢州大旱,州官必来张果老山剃发求雨,据说每求必应。

云水生涯 发表于 2013-3-24 12:13:09

张果老的小故事——知足常乐

  话说张果老成仙以后,每日在民间寻访度化。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口,看见一对年老的夫妇在摆摊卖水。于是他就走上前去,借买水的时候跟老夫妻搭话。

  他问他们日子过得怎么样,老夫妻都说很贫困。

  他又问有什么愿望啊,老夫妻都说要能开个酒店卖酒日子就好过了。

  张果老就告诉他们说,在你们村旁的山顶上有一块形状非常像猴儿的石头。石头旁边有三个泉眼。现在三个泉眼都被灰尘堵上了。你们明天去山上把灰尘都清理出来,泉眼就会自动流出有酒味的水来。又给他们一个葫芦,说就把这个葫芦装满就可以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夫妻两个就爬上山去。找到了张果老说的那块石头,打扫净了泉眼,看见果然有水流出来。舀一点尝尝果然是酒味。老夫妻两个大喜,装了一葫芦就回去卖了,恰好能卖一天。

  他们两个就这样天天上山裝酒回来卖。日子过得渐渐好起来。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张果老又来到这个地方。

  他问老夫妻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啊,老夫妻说,嗯,自从听了你的话找到酒后,日子还过得颇好。就是没有酒糟,不能喂猪,不然就更好了。

  张果老听后,摇头叹息,念出一绝:"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清水当酒卖,还嫌没有糟",飘飘然去了。

  从此以后,山上的泉眼就枯涸了,再也没有水酒涌出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赵州桥头漫话张果老